公交站点离家远,事故理赔有分歧,小区洼地惹烦恼……别着急,这些烦心事家门口就能解决!
为此洪溪、上史和洪岙三村村民联名向街道反映,希望在村道改造拓宽同时,能在三村增设公交站点,让公交进村,方便广大村民。
收到村民来信后,街道高度重视,立即安排专人协调处理此事。针对“新增公交站点后,公交车线路增长,村民候车时间增加”“公交进村后是否可以在村级道路上行驶,有无安全隐患”等问题,街道多次实地查勘、走访村民、排查摸底、征求意见建议,并多次与三村村干部一起协商化解对策,最终拟定了新增公交站点、优化已有公交站点的方案。随后,街道对各村发出公告,征求各位村民对村道修整及公交线路优化的意见。
公告发出后,新增站点旁的王大爷表示:“公交站点就在我家门口,对我的正常生活是否会有影响?”对于这样的担忧,街道干部与村干部专程来到王大爷家,对王大爷进行解释:“目前709-1路使用的公交车是新能源汽车,不会产生大的噪音影响周边居民,且不会产生尾气污染环境,您可以完全放心。”王大爷听后终于释怀:“公交通到我家门口,还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,十分感谢政府为民办好事、办实事。”
最后,街道再次与公交公司商议,对709-1路公交线路进行优化,新增庐江北路-上史村-庐江北路线路走向,新增设上史村(单向往洪岙方向)站点,总里程由7公里增至8公里,日发班次增至20班次,减少村民候车时间。
现在,上史村、洪岙村和洪溪村村民能直达学校、医院,出行更加便捷。
村民张大妈说:“现在公交通进村,对我们老百姓真是太方便了,再也不用大包小包地走那么远了,腿脚不方便的老伴也可以自己去医院配药了。”
信访代办”实施以来,实实在在地为河姆渡镇群众提供了不少方便,解决了不少问题。
比如,车厩村村民张某被汽车撞伤,但因事故发生在特殊地带,责任认定存在争议。河姆渡镇得知这一情况后,启动“信访代办”,帮助张某联系交警大队并协助调查。经多次调查取证后,事故得到了重新认定,事情圆满解决。
再如,疫情期间代办员主动对接派出所,为腿脚不便且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发放了“公交绿卡”。
又如,携手镇农办将因疫情滞销而“扰民”的鸭子进行了分销,既减少养鸭大户的损失又换来邻居清静。
很快,街道信访办成立了由街道信访干部、社区干部、居民代表等8人组成的“居民论事小组”,挨家挨户发放问卷调查,收集居民意见。
为此“居民论事小组”召开成员会议,研究改造方案。把空地设计成人行道,提高台阶,设置立柱,杜绝乱停车现象;把沿墙处改造成绿化带,防止靠近墙面的低洼地带再次凹陷,既防积水又美化环境。但是,在实施过程中却碰到了两个绕不开的问题:一是此空地属于公共道路,若要改造必须通过市政部门审批;二是改造资金怎么落实为切实推动方案落实,街道信访办联系市政公路养护所,讲明事情原委,商议可行方案。
次日,该所便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,经过街道、社区多方沟通,最终市政公路养护所承担此空地的大部分改造资金,社区承担了绿化带的小部分费用,解决了资金问题。
经过改造,空地变成了人行道,并铺上了砖石,设立了盲道;社区还组织绿化工、志愿者对此路段绿化进行了补种。至此,臭水洼地换上新颜,业主们皆大欢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