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法规宣传 > 典型案例

与一位上访老户的113次沟通

时间:2020-04-07 16:30:28 来源:河南省信访局网站
       2019年6月19日,我第113次和王某沟通交谈,也是第58次到家看望她。已经息访的王某面带微笑、略显腼腆的样子,让我根本无法把她和缠访、闹访多年的“上访老户”联系在一起。
 
 

       王某的上访之路,始于一次拆迁。2015年,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、健身空间,西峡县经上级批准建设植物园,涉及部分居民房屋需要拆迁,王某家就是其中的一户。为获取更多的拆迁补偿款,多得一处安置宅基地,王某和丈夫办理了假离婚。因为不符合相关政策和《拆迁安置方案》条件,王某所提要求没有被满足。为此,她拒领应得的11万元拆迁补偿款,并走上了上访之路。

       几年来,王某经常到县乡上访,上访时情绪激动,言辞激烈。其间,王某到省进京上访多次,并有自杀、持刀威胁工作人员等行为,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。王某成了“钉子户”“难缠户”,很多人认为她冥顽不化,一些干部群众闻之摇头、见之远避。

       为了教育、引导王某理性反映诉求,帮助她回归正常生活,2015年8月县里成立以我为组长的工作专班,专题研究解决王某的问题。凭着十几年的信访工作经验,我带领专班尝试以“情”为主线,用真情温暖、感动王某。王某每一次来访,专班同志都热情接待、周到服务,让王某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怀。为了更好地走进王某心里,我和专班同志经常到她家下访,拉家常、谈生活,从不经意的闲聊中了解其所想所盼、掌握其喜怒哀乐。我们的真情待人和诚心帮助让王某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。不知不觉中感情近了,王某不再排斥我们了,她的行为也逐渐发生改变,虽然还会上访,但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偏激、固执。

       2016年9月,专班同志到王某家中,她第一次给沏了茶,并试探地问能不能帮她。原来王某女儿正在上大学,因为王某不断上访,居民小组开会停发了她女儿的分红。王某很生气,认为居民小组专门和她过不去,多次与小组干部争吵。专班同志在与居委会商讨此事时,又得知王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,户口想迁回家里,因部分群众反对一直没能迁回,这也是王某几年来上访的原因之一。通过走访群众、研究政策,我们了解到,按政策王某女儿应该获得分红,王某儿子户口也可以迁回原籍,就是因为她频繁上访,大家才不支持她。掌握情况后,专班召集居委会干部、小组群众代表商议,说服大家同意继续给王某女儿分红,也接纳其儿子把户口迁回原籍。王某得知后激动不已,专程到工作专班要请大家吃饭,虽然我们没有吃这顿饭,但是看到王某喜笑颜开的样子,我们心里轻松了不少。

       在真情的不断温暖下,王某逐渐放下对抗和偏见,对我们的信任也与日俱增,但始终还是放不下多分一块宅基地的想法。

       2016年12月的一天夜里,我接到王某电话,说她丈夫出了车祸。我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,帮忙联系医院,让王某丈夫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。而后又协调交警部门妥善处理了事故善后事宜。从那之后,王某把专班同志当自己人了,开始与我们无话不谈,也不再越级上访了。

       在与王某第98次沟通时,我发现王某明显瘦了、黑了,眼神变得暗淡、迷茫。谈话中,王某泪眼婆娑地说自己查出胃癌中期,感到心灰意冷、生无所望。我们一边安抚她的情绪,一边立即通过卫生系统咨询治疗方案,查询并联系医院和专家。半月后,王某赴省医院做手术,临出发前一定要专班的一位女同志陪她,此时她已把专班同志当家人了。王某出院回来,专班同志到她家中看望,鼓励她放宽心胸、坚强生活,劝她放弃无理诉求,从上访之路中走出来,放松心情、回归家庭。王某眼含泪水说:“我跑这么多年,知道要宅基地没理,就是心里放不下,现在想开了、看淡了,只有你们是真心帮我,是我的救命恩人,我的心被你们暖热了,拆迁的事我听你们的。”

       2017年12月29日,王某专门换了身新衣服,和街道办事处的同志一道来到信访局,郑重地在信访处理意见书上签下“同意处理意见”,并从我手里接过了一张存有11万元补偿款的银行卡。那天以后,虽然王某息访了,但她与专班同志依然来往不断,偶尔还会特意带些野菜给大家尝鲜。

       与王某的第113次谈话接近尾声,王某动情地说:“真难为你们了,为了我的事,你们没少操心,你们是我的恩人。你们的好,我都记在心里了”。

       走出王某的家,我的心情非常复杂,113次交流、3年的真情倾注暖热了一颗心。信访工作中,当我们遇到特殊疑难杂症时,当我们面对“顽固不化”的信访老户时,当我们在攻坚克难中束手无策时,只要我们将心比心、真诚帮助、为民解难,就一定能找到打开“冰封”心扉的钥匙,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信访群众。(原文刊于《人民信访》2019年第12期,有删节,作者为西峡县信访局局长   马德徐)